对话戴威:最难择是激进和保守的时机
2018/03/26
点击关注 36氪 ,置顶公众号
专业的行业资讯及深度报道,不容错过
━━━━━━
本次对话戴威对ofo是否停止投放、挪用用户30亿押金、存在生死危机等热议问题进行了解答,同时双方从公司、
融资和投资人、个人三个层面探讨了ofo的下一步发展。
由于文字部分不能完整地呈现本次专访的内容,所以36氪音视频团队特地制作了专访的 视频版 ,可点击 进行观看。
采访 | 冯大刚
撰文 | 杨林 杨轩
熬过这个冬天,ofo完成了时隔8个月后的新一轮8.66亿美元融资。这是一场殊为不易的胜利。
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对共享单车行业可谓寒冷:寒冷天气导致全行业单量下降;媒体不断报道它们资金链紧张、拖欠供应商货款的消息;融资消息不断传出却始终没有落实;小蓝等数家同行以破产告终。
在这个一年增长30倍、影响上亿用户的行业里,ofo作为行业二强之一,在这个冬天传言不断,并牵涉了太多“大名字”:滴滴跟它的关系一度非常微妙、市场曾传言软银要投资、阿里一边入股ofo一边投资哈罗单车双面下注、投资人朱啸虎呼吁它与摩拜合并……
处理这样错综复杂的局面和关系,实在需要智慧,也实在经验难得。36氪媒体总裁冯大刚就这段经历、这些话题与ofo创始人戴威进行了对话。
2016年时冯大刚曾在经纬创投参与领投ofo B轮,与戴威相识于其创业早期,后转换为媒体视角,目睹了ofo发展的整个历程。他与戴威的对话并不涉及全部细节,但二者约定,不说假话、尽量真诚。
聊公司:从闪电战到效率第一
冯大刚: 传言说去年年底你们账上只有三个亿左右人民币,这是事实吗?
戴威: 纯粹是造谣。
冯大刚: 传言说你们一度停止了投放,订单量也有一个大幅的下跌,这是事实吗?
戴威: 进入冬天之后,全国很多地区比如说北京只有零下15度,南方也很冷,订单的下降是必然的趋势吧,但是网上说下跌90%什么的纯属造谣。
从3月份开始整个行业的流量开始成倍的增长了。
冯大刚: 传言说ofo曾经挪用过大概三十亿的用户押金,这是事实吗?
戴威: 这纯粹是诬蔑。
冯大刚: 你们怎么看待押金的问题?免押金和你说的追求效率第一有什么关系?
戴威: 免押金可以讲一讲。我们最早开始,免押金的规模也最大,芝麻信用总免押人数四千万,在ofo免押就三千万。目前ofo已为用户提供10亿次免押骑行,节约的押金可在余额宝里产生利息近1亿元,我们称之为“免押效率”,该数值始终居共享单车首位。我们从更大维度来看待免押金的话,其实是通过建立和应用信用体系,降低了共享单车行业以及整个社会的信用成本,提升了整个行业的运行效率。
冯大刚: ofo曾经推出过一元月卡,最近又跟摩拜几乎同时停止了月卡,为什么?是业务上的考虑,还是双方有什么样默契?
戴威: 公司所有决策都是基于不同的阶段做出调整。2017年前三个季度我觉得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最多的用户吸引过来。
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行业更加理性,我们毕竟是一个公司,对吧?不可能永远免费,所以就从财务和模型上做了很多探索,调回了原来的价格。
冯大刚: 竞争初期ofo用了快速铺量的闪电战术,当时ofo一派包括投资人觉得这样可以迅速干掉对手,但现在你们依旧有很强大的对手,怎么看这件事?
戴威: 我反而觉得当时的闪电战打得有点儿慢,如果再快半年效果会更好。2016年我们最遗憾的事情就是进入城市太慢了,非常可惜。
冯大刚: 去年冬天那段时间是我们最生死攸关的节点吗?
戴威: 其实我们在C轮融资(2016年10月)之前,还有一个月工资就要发不出来了,我记得我去找滴滴帮忙,说能不能借五百万给我们发工资,想想也挺惨的,那时候公司也只剩几亿美金了。当时还是非常感谢滴滴,因为他们还没有投资我们,就先借了我们一笔钱。
冯大刚: 我记得我们一年以前聊的时候,你非常乐观,当时说ofo只要靠租金一年可以赚到十亿美元以上。但没过多长时间,这个市场开始出现补贴甚至免费骑车还有红包,我开始怀疑你曾说的靠租金盈利的方式是不可行的。你们现在的财务模型、盈利模式有发生变化吗?
戴威: 没有,还是靠租金。我们今年主营业务应该可以突破十亿美金,再加上其他流量变现的可能,以及我们还在探索几个新的方向。我觉得靠共享单车这个主营业务,就能取得利润。
冯大刚: ofo会是这个行业中第一个盈利的共享单车吗?
戴威: 我觉得必然是。
从第一天起我们就比较注重单位经济模型是否算得过来,所以你看从最开始到现在,我们的车确实比较便宜。
冯大刚: 我记得最初2016年差不多两到三个月一辆车可以回本。
戴威: (校园)它是一个基本上全封闭、半封闭的区域,很好管理。但是我们要想把它服务于几亿人,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维度上服务的时候,最大的挑战来自于我们有没有最合适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在复制的过程当中动作不变形。
冯大刚: ofo下一步的策略是什么,以及完成它需要多少融资?
戴威: 2018年,追求效率第一,无论是从运营端、产品端的改造,收入端的精细化,都在全面推进。
我们现在现金流层面完全是正的了,全面的盈利我觉得也是一年内吧,快的话在今年三四季度,慢的话明年一二季度。并且我们也在积极地拓展更多可能性,比如说我们在做流量变现,做一些广告尝试,这个一年有上百万的收入,这部分是走利润的部分。
融资方面,碾压式融资还是会再做一两轮。但是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造血能力,比我们融多少钱都要更踏实和有信心。
冯大刚: 整个行业增速其实在放缓?因为它已经非常大了。
戴威: 对,去年一年可能涨了有三十倍。
冯大刚: 2018年整个市场预计会达到什么规模?
戴威: 我们做了一个预测,自己可能会到五千万单,行业可能往一亿单去了。现在在天气好的时候,整个行业大概6000万单一天。
冯大刚: 有传言说你们曾经考虑过要做共享汽车,这个是真的吗?你们的竞争对手现在正在做四轮业务。
戴威: 之前的都只是传言。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会不会的问题,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关键是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我希望我们2018年不要因为做或者不做什么,而让后来的自己后悔。
冯大刚: 如果说ofo以前融资的目的是造车,接下来这个方向会有变化吗?
戴威: 全球化应该是我们(今年)最大力来突破的,就是像去年ofo在国内市场的突破。
冯大刚: 现在海外也出现了一些共享单车品牌,你们会在海外做收购吗?
戴威: 不能说我们肯定会去收购,或者肯定不收购。更优先的策略肯定还是自己运营,因为我们最了解自己的车子,从最上游供应链层面,一直到产品,一直到下游。
冯大刚: 考虑到会盈利的情况下,你们将来更可能的是独立发展还是被巨头并购?
戴威: 我觉得任何企业还是更希望独立发展的。因为作为创始人、创始团队我们希望自己有非常非常远的未来,这个认识可能从创业第一天起,就埋在基因里面了。
冯大刚: 作为创始人个人,如果有一天ofo被并购了,这是你可以接受的吗?
戴威: 我觉得很多时候要坚持自己的选择,但最终还要看大的环境。何况这事也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不像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我自己就定了,这么复杂的事情肯定是所有的股东、董事,好几方大家一起讨论。
冯大刚: ofo成立至今,创始团队都没有人离开,你们怎么辨证地看这个事情?
戴威: 这个事情肯定要辨证的看,对有的团队来说没有人离开是坏事,对有的团队来说却是好事。
冯大刚: 那会不会影响一些后加入的人?比如说(会给他们造成一种感觉)先来的人永远是他们是老板,其他人只能是打工的?
戴威: 不会。整个团队我觉得没有说谁的位置是不能动或者不能调整的,绝对没有。
冯大刚: 战略方向比如说进城市、国际化,这是你一个人还是团队决定?是拍脑袋还是怎么科学决策?
戴威: 我们还是非常集体决策的,我们每一次的战略讨论都是从复盘开始,慢慢到说现在宏观局势是什么样的,我们现在位置在哪里,我们的优势、风险。然后我们分四个组,每组五个人模拟ofo的决策委员会,出四个决策,互相PK互相辩论,最后大家听哪个组最对。
你说一定对吗?也不一定,但是能够形成思想共识。我认为,(战略)大家不相信就推不下去。
聊融资和投资人:一切皆有可能
冯大刚: ofo在2017年平均两三个月就融资一次,但是最近一次间隔了8个月的时间,这里面有什么特殊的原因?
戴威: 确实间隔比较久,但我们这一次融资的金额也比较大,这次我们采取股权+债权的方式。
2017年走入公众视野后,共享单车领域的(规模)是十倍、几十倍地增长,但任何事物它都不可能说永远没有限制地疯狂增长,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这个行业走入了需要理性思考的变革期。这个过程中我们探索很多,如果在未来想成为一个更大的公司,我们不可能全部靠股权融资去造车和买车,这不是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最终也是在阿里巴巴的协助下,打开了一扇探索债权融资的大门。
冯大刚: 从去年冬天开始出现了很多变化,甚至一度传言你们有生死危机,这个你感觉到了吗?
戴威: 对。其实在(今年)春节回老家的火车上,我很认真地做了一个复盘,思考ofo从2015年到今天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有过哪些很艰难的时刻,以及怎么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大家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和摩拜(是否会)合并。其实这也是我们自己内部讨论过很多次的话题。在这个过程里,大家做了一个更大维度的探索,比如说两个公司合并了会怎么样,没有合并会怎么样。大家更多在思考大格局的变化,相对到个体的公司来讲,我觉得缺乏更细节的思考,在整个运营的节奏、扩张上。
冯大刚: 你们和摩拜的高层有见面聊过(合并)吗?
戴威: 那肯定的,聊了很多次了。
冯大刚: 那现在最新的结果是什么?
戴威: 我觉得能坐下来聊下挺好的,在此之前,这个行业的企业之间的交流很少,大家对竞争对手有各种的猜测和判断。这个行业我们作为最大的两家企业,其实是有很多值得探讨的话题。聊了以后发现,大家有很多相近的想法,但是也有一些方向是完全相悖的。最新的结果我觉得就是,一切皆有可能。
冯大刚: 有(合并)可能但是还没有确定?
戴威: 对,共享单车也是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我认为所有的可能性都依然存在。
冯大刚: 这个过程中股东是什么态度?中间是否还出现过反复?
戴威: 我觉得每一个人,在每一个瞬间所做的判断都不一定是正确的,大家都是在复杂的情况里思考怎么对所有人都最好,其实我觉得大方向上,大家还是没有大的调整和变化的。
冯大刚: ofo创立时间并不长,但是拥有一个非常豪华但是也非常复杂的投资人阵营,比如说滴滴和阿里都在里面,如果他们有不一样的意见你怎么去平衡?而且在合并这件事情上,他们各自是什么态度?
戴威: 首先我觉得这个非常正常,因为所有公司(开董事会)不可能说大家所有人意见都一致。我觉得一言堂的公司肯定不会有一个非常稳健的长久的增长,因为人总会犯错误,我们为什么要有组织、有体系的会议体系,就是避免个人犯错误。我觉得不同的董事、股东有不同的意见,对企业发展是好的。
比如2016年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当时有人说为什么你不在城市里投放试一下,当时我说这不行,还找了十个原因。如果五月份我们就投一点试一下,就早五个月的时间(进入城市),可能会有很大不同。人就是有思维上的惯性,路径依赖。不同的股东董事给出不同的想法和思考,是帮助团队能够有更深刻的、更全面的、更全局的思考。
冯大刚: 阿里对合并什么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滴滴呢?
戴威: 阿里跟滴滴都没有无条件地支持,也没有说无条件地反对,总体上是大家觉得怎么对行业好,怎么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好,那就怎么来。
冯大刚: 阿里投资的哈罗单车,你们接下来会跟他们有战略协作吗?
戴威: 肯定会有的。
冯大刚: 也有人预测,最终是ofo+哈罗单车一起打摩拜,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吗?
戴威: 我觉得不太会,不管ofo、哈罗还是摩拜都有自己的独立意识。我们几家企业发展的方向也是略有不同的,会出现一些小的分化。
聊个人:越难解的题越想坚持去解
冯大刚: 我认识你初期,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你对自行车有非常纯粹的热爱,但是现在它们对你来说可能没有那么单纯了。它们在你心里开始显得沉重了么?
戴威: 没有,我还是喜欢骑车。
冯大刚: 最近骑过吗?
戴威: 最近一次长时间骑行应该是去年7月,高管团队去青海湖团建。
冯大刚: 现在走在街上看到大片的小黄车,还激动吗?
戴威: 最开始投放的时候非常激动,尤其是看到有人骑的时候简直太激动了。现在在思考怎么把体验做上来,其实我们是很爱自行车的团队,我内心非常痛苦的点在于自行车的好骑这件事上。我们之前疏忽了,把更多精力放在怎么让街上的坏车更少,但是在好骑这个问题上疏忽了。但是我们有信心说2018年(ofo)所有的车都会好骑。
冯大刚: 骑车是一个需要耐力的运动,但这个领域的创业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爆发力,这是不是矛盾的?
戴威: 长期来看一定是耐力赛,但是你看环法,出发的时候也不能太慢了,必须得有一个有利的位置,要不然就没有后面的机会了。
冯大刚: 保守的人往往因为错过什么东西而后悔,激进的人往往因为自己做多了什么事情而后悔,你大概是哪种?
戴威: 创业这个路上没有什么模式是一直能带我们走到底的,最难的就是不断成长,不断根据当时的局面做当时有效的决策,有的时候就应该激进一点,有的时候就应该保守一些。没有企业一直激进下去就赢了,或者一直保守下去就赢了。
最难就是选择什么时机激进,什么时候保守。这个现在我现在刚有一些经历,都是很痛苦的经历,还在不断地摸索找节奏。
冯大刚: 当时你竞选北大学生会主席,并不占优势,后来你一个一个去说服了很多人。你怎么平衡各方关系,怎么让别人相信你?
戴威: 没什么特殊的办法,我比较相信两个原则。第一个是真诚,我是发自内心地先去相信别人,当然这里面也栽了很多跟头,我掏心掏肺地聊完,发现被骗了,但是总体上我还是倾向于相信别人。第二个,我比较相信勤奋,做很多事情不难,就是我们有没有这个决心,坚定地反复地一直地做,直到把这个事情解决完为止,永不放弃。
冯大刚: 给自己作为CEO打多少分?
戴威: 打7.5分吧。
冯大刚: 还不够完美的是哪些?
戴威: 差距还是有不少的,但我非常push自己的是不断在学习,把优秀的管理经验和公司实际情况,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以及短中长期的目标,不是完全的照搬硬套,我能感受到自己在进步的。
冯大刚: 你有情绪特别激动、特别愤怒的时候吗?
戴威: 我比较大的特点,就是一般不生气。但是可能是因为是处女座,所以对于一些细节就比较较真,公司开会的时候,我会脑子里算一些比较细的点,就会问题问得比较犀利,大家觉得我好像生气了,但是没有,其实我是在看那个数到底应该怎么算。
冯大刚: 但是当别人质疑你的时候呢?尤其是被质疑盗用用户的押金,这是很严重的指控。
戴威: 我心态现在好了很多。2016年遇到一些事情时我会很崩溃很激动,原来看到黑稿我特别生气,怎么能这么写我们呢,心里太难受了。但是2017年之后,我也在调整,这是一个慢慢变好的过程。
冯大刚: 当你回头看到自己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做了这么大的一家公司,会不会有后怕?
戴威: 其实还好。分享一个想法,打游戏升级,不是说在线时间长就升级了,而是说你打了多少怪,做了多少任务,最终经验值的增加让你去升级。
创业这两年多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我们经历了很多次生死、超出我们能力范围的压力和困难。一天有24个小时,如果我们解决了十个问题,那就比解决一个问题时的成长快了十倍。
过去两年最欣慰的是,我们心态比较好,觉得一定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现在很焦虑的时候会出去踢球跟大家跑一跑,或者一个人找个地方喝茶,把整个问题想通就不焦虑了。
冯大刚: 如果将来不创业或者不是那么忙了,你还有可能做其他的事情?
戴威: 我对经济学很感兴趣,想知道有没有一些新的理论能够优化整个经济环境,或者一个新的角度,让大家能够跳出原有思维来重新思考这个世界,这是不工作的时候我最喜欢想的事情。其他的时间就就不想想事情,躺着。
冯大刚: 你最喜欢的经济学家是谁?
戴威: 最佩服的可能还是哈耶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通往奴役之路》作者),对这近百年来经济的发展和研究真的有一些实质作用。而且很多理论很年轻就写出来了。
冯大刚: 你现在快乐吗?
戴威: 虽然有时候工作上会有一些压力、挑战,但是我们总体把它看成是一次成长和学习的机会,就跟解数学题一样,这个题越难,越有解出来的欲望冲动和坚持。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ofo拿到了阿里17.7亿融资,曾拒不签字的股东滴滴终于松口 | 36氪独家
来源:36氪 阅读原文
叶子猪每日行业播报系叶子猪游戏网出品的资讯栏目,仅作于汇聚互联网游戏行业的每日资讯,如需查看文章出处可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