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整版探讨游戏成瘾:游戏是替罪羊 家庭教育为关键

导语

遗憾的是,这样的声音也只出现在中青报上

今(24)日版《中国青年报》在其 02 版“青年话题”整版刊发了关于“青少年游戏成瘾”的组稿。中青报邀请了文艺研究学者(孙佳山)、资深游戏媒体人(祝佳音)、心理学专家(张丽珊、唐映红)以及高校学生(韩中锋)分别从教育、心理、产业以及现实等多个方面展开对“游戏成瘾”的讨论。


中青报整版刊发关于游戏成瘾的讨论


这些专家、学者以及游戏从业者普遍认为,当下家长、教育工作者对待青少年游戏瘾、网瘾处理起来普遍粗糙,甚至甩锅,并不符合教育要求和心理学规律,希望家长等要以“科学的方法来引导网瘾少年回归正轨”。


当下讨论多误读 游戏成瘾缺科学定论


文艺研究学者孙佳山在其文中表示,当下舆论的讨论多数对游戏多误读,缺乏客观深入的讨论,他认为这种讨论其实不利于解决孩子使用数字媒介的困境。


孙佳山在文中指出,目前关于“游戏成瘾”的概念在心理学、精神病学等专业领域,尚无权威科学定论。但现实中“游戏上瘾”却被以讹传讹地引用,还催生了一批利用“网瘾”概念做着无资质的医疗服务机构。


孙佳山认为,家长还行提升自身“游戏素养”,既不知道分辨什么是好游戏,也不知道孩子适合何种游戏类型。他以《纪念碑谷》、《惊梦》为例,指出游戏让孩子体验几何与空间的美感,可以体验探索乐趣,可以认知世界。这是符合教育宗旨的。


同时,孙佳山也认为游戏厂商也应该打破产品同质化现状,实现文化内涵及游戏机制的创新。


网络只是替罪羊 解决问题需行业和家庭


资深媒体人祝佳音老师分析过往所接触过的“网瘾少年”案列,他认为这些孩子与家长普遍疏于沟通,不少都是留守少年。这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关爱和教导,手游是触手可及的娱乐方式和社交方式。在家长不能及时引导的情况下,孩子难免误入歧途。


祝佳音老师总结认为,解决问题宜疏不宜堵,当下舆论认为网络和手游就是坏东西的观点除了发泄情绪外,并无半点帮助。他认为家长应该意识到,当下孩子都是伴着网络成长。家长需要主动拥抱新事物,提高自身教育能力,做到育人先育己。


当然,祝佳音老师也认为游戏行业也需要自律,需承担起社会责任,一些中小厂商不能再走过去的歪路。


心理咨询专家张丽珊观察到,沉迷网络的少年其家长中多半也是手机不离手的。她提出,让孩子和网络保持一定的距离,重任在家长身上。


张丽珊给出了多条解决方式:


1、 家长要首先放下手机;


2、 家长要成为可以和孩子聊天的有趣的人;


3、 加强孩子与同龄人的交流。


张丽珊强调,家长想把孩子从网络中带出,需要多聆听、多沟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批评,这样反而会助长孩子的逆反心理。


近期多家央媒猛批游戏


游戏茶馆回忆梳理发现,近期包括新华社、央视在内的多家央媒发布了多篇批评游戏的稿件、节目。


新华社在9月发表时评,批评游戏成瘾导致青少年荒废学业,树立错误的世界观,绝不能放任游戏企业靠诱导青少年成瘾来猎取财富。


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以连续报道形式,指出农村青少年正在被手机游戏遮蔽身心,举例青少年因沉迷游戏而去抢劫、盗窃。


唯独中青报提出了理性的思考,遗憾的是,这样的声音也只出现在中青报上。

退出文章,回复 游戏白皮书 获得以太猫等10个必看区块链游戏白皮书

来源:游戏茶馆 阅读原文

叶子猪每日行业播报系叶子猪游戏网出品的资讯栏目,仅作于汇聚互联网游戏行业的每日资讯,如需查看文章出处可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