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猫”上线三天访问量过亿 小游戏只要短效益
“上个礼拜我的微信朋友圈被只"猫"给刷屏了,害得我果断屏蔽了刷得最厉害的几位好友,这个世界顿时清静了。”手游爱好者小荃玩过不少小游戏,可这回这只“猫”真烦得她有点受不了。 “围住神经猫”,这款使用Egret(白鹭)引擎开发的游戏,由南京泥巴怪公司开发,一名美术和一名程序员两人仅耗时一天半就完成了。7月22日下午2点游戏上线,到7月25日,短短三天,游戏访问量已经过亿次。 这两天这只“神经猫”消停多了,不过模仿它的小伙伴们倒是又热闹上了。从去年的“找你妹”、“百变魔图”到现在的“神经猫”,这些超快速走红,并带动一大波山寨品、仿制品,而后又悄无声息地淡出玩家视野的小游戏,充斥着我们的网络社交圈,它们到底算不算成功? “神经猫”三天走红 模仿者立马上线 “神经猫”用了三天便爆红,第四天的时候朋友圈里已经有人开始传播一款它的山寨品—“围住YY熊”。除了主角从那只长手长脚的白猫变成了一只头大身小的浣熊,这款游戏的其他地方和“神经猫”几乎一模一样。而这款在多玩游戏网站上推广的游戏,显然是为了自我推广而诞生的,比如将该游戏分享到朋友圈,就可以获得20“多玩草”。 还有人开发出了“围住神经猫装逼版”,大大降低游戏难度,玩家只需不到10步就能完成,有时成绩甚至为0步。有的版本甚至连玩都不用玩,随便输入一个你喜欢的成绩,就可以分享到朋友圈。这一切的目的就一个—满足玩家晒比分、秀排名的心态。 如果觉得纯粹的模仿不够高端,那么还有很多内容不同、路数相仿的小游戏可供我们在朋友圈刷屏。在“神经猫”之前有“2048”、“一个都不能死”、“脸萌”,在“神经猫”之后有“小苹果”、“别踩白块”、“来自喵星的你”等。这些游戏的爆红程度虽不及“神经猫”,但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同样为它们在手机社交圈里赢得了一定的人气。 不求持久度只要短效益 社交游戏点开即达目的 有人用“这样的小游戏瞬间就会过时”之类的话来评价"神经猫"的走红,可谁告诉你它的诞生是为了持久的生命力呢?三天过亿的访问量或许最能说明问题。 在程序员们看来,这游戏毫无技术含量,纯粹就是秀一秀,不会玩第二次。可只要你点进去了,你就为那过亿的访问量贡献了一份力量。于是,开发者的目的也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在微信朋友圈里这款游戏呈网状散播,只要网够大,有没有回头客暂时不用考虑。 这让人联想到年初时很红的一款APP小游戏“Flappy Bird(飞扬的小鸟)”,是越南的独立游戏开发者阮哈东开发的。很多玩家一边称这是一款最容易让人砸手机的游戏,一边却又玩得不亦乐乎。虽然该游戏并没有直接将成绩单分享到朋友圈的功能,但这丝毫不影响玩家刷屏—可以截图再发朋友圈嘛!但就当众多媒体争相报道这款游戏、网上甚至还传出作者自杀的谣言时,阮哈东却在今年2月将它下架了,他的理由是:“媒体夸大了我的游戏的成功。这绝不是我想要的。请让我安静。” 游戏下架初期,已经安装了这个游戏的手机都成了抢手货,在eBay上拍卖并飚价到9万美元。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很快就忘记这只曾经无数次撞破脑袋的“小鸟”了。不过有消息称,8月份这款游戏又将回归APP STORE了。 且不说“小鸟”回归之后还能不能像之前那样刷爆朋友圈,单凭此前它给阮哈东带来至少每天5万美元的广告收入就已经让人叹为观止了。对此类社交游戏来说,短期效益就是成功。 游戏社交是把双刃剑 “神经猫”刷屏是挺烦的,但每一个刷屏的人都会被好友屏蔽吗?不见得。小荃说,她屏蔽掉的刷屏好友只是泛泛之交。而她的死党中也不乏拿“猫”刷屏的,小荃却在底下的评论里和人家聊得不亦乐乎。 游戏社交也是把双刃剑。开发者的初衷或许是想让游戏借助朋友圈网络散播,没想到在一部分比较脆弱的网络中,散播不成反而“缘尽”。虽说在短时间里造成较大的轰动,在社交方式泛滥的如今可以称得上是成功,但这种模式循环往复下去,也难免造成“社交疲劳”。 游戏社交的效果到底如何,与游戏本身的关系并不大,反而和传播方式、传播目标等因素息息相关。不过,“神经猫”的案例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没被刷屏吓跑的都是真爱啊! (更多游戏资讯请访问叶子猪游戏资讯中心:http://news.yzz.cn/) [编辑:coco]
|
本文由叶子猪游戏资讯中心首发,仅代表发表厂商及作者观点,不代表叶子猪本身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