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电竞赛事 看职业选手生态体系
如果说电竞不是体育,但它早在2003年就已经被国家体育总局确认为中国正式开展的第99个体育项目。如果说电竞是体育,那么常规运动的职业生态又似乎无法顺理成章地套用在这项“特种运动”之上。无论是社会的认知、选手的培养,还是整个电竞圈的发展模式,电子竞技都与传统的体育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 急需市场化良性循环的中国电竞 长期以来,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即便有种种被人诟病的地方,但确实成功培养了不少世界级健将。然而,这种官方的培养方式并不能广泛运用于许多冷门的非奥运项目。而新兴的电竞运动更是源于海外,兴于民间。在官方甚少参与的情况下,这样的体育项目要发展壮大,便只能借助市场化的操作方式去运作。此中,拥有一定数量级的市场需求是先决条件。其次需要一套良性循环的操作模式去规范市场,以维系俱乐部、选手、赞助商以及观众之间的需求互置。另外,国家的政策环境也是重要的辅助因素。在三方面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之下,这样的市场化体育才能健康有序地持续发展壮大。 让人感叹的是,中国电竞在良性循环模式方面似乎出了点小小的差错。尽管有无数热血少年怀揣着电子竞技的梦想,但又总是投石无门。而俱乐部也几乎成了烧钱的土豪专利。究其内里,赛事体系的不明朗、赛事收入的不稳定是造成循环模式断裂的重要原因。 赛事体系的完善需各方共同促进 在电子竞技“网游化”的大背景下,掌控着服务器、玩家账号以及游戏版权的电竞厂商拥有了电竞赛事的最大话语权。无论是国内外电竞组织方举办的综合性赛事,还是以电竞产品为中心的单项电竞比赛,都需要厂商的从中参与或合作。 厂商对电竞赛事的促进作用愈大,其责任也就愈大。为了让旗下产品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也让该产品的单项职业玩家拥有生存之本,无论是以代理见长的产业巨头腾讯,还是以自研为特色的老牌厂商起凡游戏,各类电竞厂商均构建了一套自有电竞产品的赛事体系。在厂商固有资金投入的支持下,职业选手的稳定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 而在影响力更大更深远的综合性电竞赛事方面,必要的电竞管理部门则成为了支持该类赛事有效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要促成比赛内容的多样性,就需要管理部门去打破这层跨厂商、跨产品的天然隔阂,促使各大厂商通力合作。在有效的组织协调下,赛事体系将变得愈发明晰的同时,国内电竞赛事的总体规模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赛事奖金“众筹化”或成趋势 可以说,一场重量级比赛的最大亮点除了精彩激烈的两队厮杀外,还有就是博人眼球的赛事奖金。传统电竞赛事的选手奖金通常来自于比赛项目厂商、赛事广告商及其它周边赞助商。此种模式的弊端在于一旦游戏厂商推出新游戏,或者主要赞助商调整战略投资方向,该电竞赛事必将受到严重影响,而WCG的停摆就是最好的例证。 2014年,TI4的1000万美元将赛事奖金的“众筹模式”推向了舆论的中心。玩家只需购买一本互动游戏指南(小紫本)就可以为TI4的奖金池贡献2.5美元。小紫本一方面本身就具有提升游戏体验的奖励功能,另一方面也让玩家有机会用实际行动去支持自己喜欢的电竞赛事。在全球电竞参与人数持续走高的今天,善于运用粉丝经济的力量,也许正是日后解决赛事奖金,支撑行业兴盛的关键。 另一方面,这笔数字可观的众筹资金无疑对解决电竞职业选手生态的诸多问题也有着莫大的现实意义。有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电竞俱乐部的巨额成本、职业选手的谋生压力都将可以直接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得以解决。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型商业模式正在电竞职业生态中萌发,而电竞观众的重要性也将随着该种模式的发展而愈发显现。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国内就会出现类似阿里“娱乐宝”式的电竞众筹,让中国的电竞运动在雄厚资金的支持下真正发光发热。 (更多游戏资讯请访问叶子猪游戏资讯中心:http://news.yzz.cn/) [编辑:coco]
|
本文由叶子猪游戏资讯中心首发,仅代表发表厂商及作者观点,不代表叶子猪本身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