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网瘾不是问题 两代人文化冲突是根本
发表时间:2010-06-27 作者: 编辑:日月 来源:未知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网络终究不是“洪水猛兽”,“网瘾”也只是过眼云烟。对于网游厂商来说,应该多承担起行业应有的社会责任,言商也需言德!这将有利于改善自身的行业形象,避免成为两代人文化冲突的导火索。
昨日(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今年我国国际禁毒日主题是: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海洛因作为一种毒品,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危害。从现实过渡到虚拟世界依旧不能幸免。 “电子海洛因”一词借用“海洛因”这个形象的比喻,指那些利用电子技术手段传播的不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电子海洛因信息,或者利用电子手段开发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手段。一般来说,这些信息或娱乐手段都具有使人成瘾的能力。 目前“电子海洛因”一般被教育部门或家长群体用来形容网络游戏,淫秽色情、暴力、迷信等网上内容,网上聊天、有时也泛指单纯的上网行为。这个词语的界定范围有时非常模糊。 在今天,我们时常看到媒体上泛滥成灾的“电子海洛因”报道,未成年人因沉迷网络而滋生的悲剧层出不穷,尽管这并非事实的全部,但是网友们不得不感慨这是一个“被网瘾”的时代! 每个社会都有时代之痒。每个新生事物的出现,总是从残缺到完整并伴随着争议。不置可否,对于刚走过十年的中国网游也是如此。看似增长势头强劲的网游产业并非十全十美,还存在诸多病症,产品同质化、宣传低俗化等等。新生的网游产业更需要的是规范和引导,而不是为诸般的教育问题乃至社会问题背黑锅。 一、时代之痒穿越曾经上瘾的时代 当我们回溯过去看看这些例子,也许玩家心里会更加坦然些。无独有偶,其实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早有先例被列入 “精神鸦片”大争论的漩涡中心——武侠小说。回到那个回到曾经的那个年代,我们或许能归结出这种种争论的本质。其实无论是“精神鸦片”,还是“电子海洛因”,其实都只是换个叫法而已。 80年代,金庸小说席卷全国,“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带来全民武侠瘾。在上世纪80年代,人手一本金庸或者古龙的武侠小说,几乎成为青年一代的独特潮流。这种潮流也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关于 “武侠小说是否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激辩。作为80后脑海应该还存有一些印记,记得当初老师们严防死守的除了学生们的烟、早恋、就是看武侠小说了。在班主任的办工作上经常摞着厚厚一叠的武侠小说,金庸的,古龙等等。面对学校和家长反复“围剿”,也不能阻止武侠迷们躲在被窝里偷看《天龙八部》、《神雕侠侣》。 当时的老师、家长和社会舆论始终是以一种不误正业,反感的态度去看待在学生中流行的武侠小说。当时部分传统媒体也以“精神鸦片”的名头指责武侠小说的泛滥,认为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无助于正常社会价值观的培养。 时至今日,武侠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独有的印记,得到了社会的认同,金庸、古龙也成为了一代文化大师。 二、“电子海洛因”引发网瘾问题大爆发 回溯到10年前,2000年5月9日,光明日报一个叫夏斐的记者发表一篇《电脑游戏是瞄准孩子的电子海洛因》文章。文中写道:他在一夜之间学会了《星际争霸》和《英雄无敌3》两款游戏,并且在第二天无敌与网吧,击败了许多对手,由此获得了网吧里孩子们以及网吧老板的信任,才得到了他想得到的信息。该网吧老板曾对他说:玩游戏的孩子,“男的都变小偷,女的都变三陪小姐”。 从此,电脑游戏留下一个"电子海洛因"的骂名。一转眼10年过去,变化的是游戏的市场规模,不变依旧是“电子海洛因”的骂名,以及甚嚣尘上的“网瘾论”!有资深玩家撰文批判道:是他踩着游戏的尸体与玩家的血泪在事业上青云直上,并且还给游戏留下一个"电子毒品"的称呼。笔者想说,即使没有他,也会有另外一个“夏斐”来写这样一篇类似的文章。时事造就了“英雄”!是电子游戏发展与社会矛盾之间的不可调和让他一夜成名。 |
本资讯及文章仅代表发表厂商或作者观点,不代表叶子猪本身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