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教授成宣传法宝 警惕网瘾治疗机构圈钱
发表时间:2010-12-30 作者: 编辑:夏日朦胧心 来源:互联网
寒假快要到了,不少网瘾家庭却开始担心孩子假期无限度上网。同时,不少网瘾治疗机构也开始大张旗鼓,进行“招生”宣传。12月26日,“中国戒除网瘾第一人”陶宏开教授应某网瘾治疗机构的邀请到济南为该校的“治疗网瘾冬令营”做宣传。
天价戒网瘾机构暴利圈钱 网戒无助孩子回归 2010年以来,网瘾问题日益引发社会的普遍关注,而一些无良的网瘾治疗机构假借戒网瘾之名进行圈钱。央视及多家媒体均给予了披露。
央视披露网戒机构 南方周末记者撰文表示,网瘾学校,至少就目前而言,不是一个安全的、矫正子女不正常行为的空间。这是一个混乱的、没有“国标”的、已经裸奔了5 年的行业。 在庞大的网民中,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网民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据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为 1.95亿,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54.5%,远高于整体网民28.9%的平均水平,2009年中国新增青少年网民2800万。面对内容鱼龙混杂的互联 网,不少小网民深陷其中而不可自拔。在实际生活中,青少年因沉迷于网络游戏而耽误学业甚至影响正常生活的例子比比皆是,因在虚拟世界中流连忘返而使人际关 系出现障碍的也屡见不鲜,有些孩子甚至因此铤而走险,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网瘾少年数量的逐渐攀升,让不少商家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于是,大量的网瘾机构纷纷应运而生。这些机构往往收费不菲,一个月的治疗费用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家长们面对迷失在网络中的孩子们心急如焚却束手无策,于是万 般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市场上形形色色的网络机构。为数不少的机构打着戒网瘾的幌子圈钱,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弃在一旁。 治疗机构市场乱战,“江湖郎中”医术堪忧 据报道,目前,国家对网瘾患者应由哪些机构收治、如何治疗尚无明确规定。法律上只规定,医疗机构的设立需经严格审批。目前市场上网瘾治疗机构遍 地开花,很多难免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尽管很多网瘾机构都声称拥有专业的心理医生与治疗师以及科学的治疗方案等等,但是事实上,不少机构都是徒有其名 的“江湖郎中”而已。目前,国内的网瘾治疗机构市场可谓是乱象丛生。 据悉,多数天价机构最常采用的方法不外乎药物治疗、电击疗法、高强度军训等,所谓的网瘾治疗方法,说穿了就是强迫孩子进行长时间的体力劳动、残酷的体育训练或者干脆实施体罚。如此网瘾治疗机构,仿佛是人间地狱。孩子们在他们眼中,与精神病人和犯人没什么两样。在这样粗暴的“治疗”下,许多孩子为 了尽早脱离苦海,只好违心承诺不再上网,以求尽快脱身,一旦从学校出去,便故态萌生。且不说家长们的巨额花费付诸流水,在这种所谓的治疗机构中,许多孩子不仅未从网瘾中走出来,甚至连身心也受到巨大伤害。 而浙江在8、9月,组织力量对以戒除网瘾为名的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全面整治。据介绍,浙江此次整治行动包括加强“戒除网瘾”等 教育培训机构的审批和管理,取缔无合法资质的“戒除网瘾”等教育培训机构;打击“戒除网瘾”等教育培训机构和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等。 网瘾少年的背后是人际关系的缺失 中国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教授认为网瘾青少年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糟糕。 孙教授研究发现,网瘾少年形成的背后是支持性人际关系的缺失,而在这些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家庭关系,因此,要想治疗孩子,首先要治疗家长。 中青百年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孔令中多年从事青少年心理和教育问题的研究。近几年,他和团中央等部门合作,开展过一些针对网瘾少年的夏令营。通过这些尝试,他发现,家长的参与可以把治愈率提高20%到30%。他认为,网瘾少年的家长和孩子之间缺乏共同语言,是造成沟通不畅、关系僵化的重要原因。
网瘾少年的背后是人际关系的缺失 孔令中指出,家长参与的做法是基于心理学上"共情"的理论,"共情"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的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具体来说,家长只有进入孩子的世界当中,去体认孩子的生活方式和感受,才能够达到真正的沟通和交流。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网络终究不是“洪水猛兽”,“网瘾”也只是过眼云烟。 家长们请多和孩子们沟通,网络时代少不了网游!而“不打怪、不升级、不PK”的网游暂时是不存在的!对于网游厂商来说,应该多承担起行业应有的社会责任,言商也需言德!这将有利于改善自身的行业形象,避免成为两代人文化冲突的导火索。 |
本资讯及文章仅代表发表厂商或作者观点,不代表叶子猪本身观点!
- 相关资讯:
- 陶教授成宣传法宝 警惕网瘾治疗机构圈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