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网瘾”下网民网瘾的间歇性变更
发表时间:2011-03-15 作者: 编辑:apple 来源:互联网
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上微博,即便坐在马桶上也在刷新页面;深更半夜爬起来眯着眼“偷菜”,白天头晕脑涨一脸疲倦……在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加强互联网的利用和管理”话题时,部分代表委员对当下“微博控”、“偷菜狂”、“发帖癖”进行了热议,提醒大家警
从网游到偷菜再到现时的微博,中国人对这些网络产物的态度,似乎总遵循着一定的既有轨迹。就在若干年前,网游的鼎盛时期,戒网瘾、拯救网瘾少年的呼吁之风并不亚于网游本身的风行;而当偷菜成为风尚,治偷菜瘾的声音也再次响起,甚至惊动文化部,表示有可能对“偷菜”功能逐步取消或进行改良;就在“偷菜”的改良还不置可否时,微博之风又再次刮起,这不,热心的代表委员们还为之取了新名字——新型网瘾。既然冠以“新”加以区别传统的网游瘾,那么,相对于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旧网瘾”,我们有必要看到“新型网瘾”的背后。 不可否认,旧网瘾时代,横行网间的暴力游戏,让一部分人特别是青少年痴迷不悔,以致“前途诚可贵,游戏价更高”;同样,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新网瘾时代,一些人为了那“一亩三分菜地”,员工懒上班,老婆不顾家。为了随时更新微博,一些人手机不离手,终成微博控。诚然,诸如此类,网络给我们带来无尽方便的同时,也让我们有了太多非议的理由。但,套用时下流行语,偷与不偷,菜就在那里;发与不发,微博就在那里。不同时期,人们对于不同网络产物的钟情,与其说是网民网瘾的间歇性变更,不如说是一定时期民众心理的现实投射。 比如面对“操作简单”的偷菜的流行,我们不妨试想,如果不是现实中人际关系的日益疏远和生活节奏加快导致的压力剧增,谁又会选择沉浸在虚拟的网间“自娱自乐”。这种看似低级的趣味,其实成了一部分人寻找心灵休憩之地的最便捷选择。而说到微博,除了公众以游玩的心态介入,一部分人更是把其当做了自身存在的标签,表达一种参与公共事件的姿态。这种公民身份的自我认同,在公民意识日益增强而公共空间不断萎缩的矛盾境遇下,无疑在凝聚公民力量和提供表达平台方面充当了不可替之的作用。这种功效,微博反腐,微博解救儿童等现实已经证明。 其实,人类的任何活动都逃不过“过之而犹不及”的宿命。上瘾终不是好事,更遑论人们对网络的痴情。所以,谈论人们对网络的偏好,也不应戴上有色眼镜,而不妨淡然视之:在难免不戴上面具以自保的现代社会,压力山大的成人们投向可以毫无拘束的展露自己的网间,热衷于偷菜,倾心于微博,何尝不是一种本我的生活方式。而这,或许就是生活本身。它无关上瘾与否,只论心灵是否释然。 |
本资讯及文章仅代表发表厂商或作者观点,不代表叶子猪本身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