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游戏产业走下坡 都是“续作”惹的祸
发表时间:2010-12-10 作者: 编辑:夏日朦胧心 来源:互联网
科技电玩顾问公司TechSavvy Global总裁Scott Steinberg 为《CNN》撰文分析,点出今 (2010) 年电视游戏产业一项堪忧的重点特色。
据外电报道,科技电玩顾问公司TechSavvy Global总裁Scott Steinberg 为《CNN》撰文分析,点出今 (2010) 年电视游戏产业一项堪忧的重点特色。在更高的销售数字背后,热门销售榜上有名的游戏,可能多数和前两年的大作脱不了关系。 打响名气的电视游戏发行商家,对于游戏续作、番外篇和重制版本的依赖性越来越高,而类似让人不安的情况,同样也发生在电台广播和电影业界之中。 由光明面看来,玩家们将看到数量超乎以往的创新实验游戏作品。也得感谢私人制作游戏、数字下载、社交游戏和免费网页游戏等的崛起,将束缚的藩篱打破,给予设计者们充分的实验和创造表达空间。 然而,在浏览今年年底销售大季的电玩货架后,会发现如《决胜时刻:黑色行动》(Call of Duty:Black Ops)、《劲爆美国职篮 11》(NBA Elite 11) 和《摇滚乐团 3》(Rock Band 3) 等等今年新公开亮相的游戏,其间有着令人不自在的既视感。 对于续作一事,好消息是新的作品会拥有新游戏背景、新播放系统和许多游戏特色等等,不一定和上一代类似。 但负面的情况也存在,更常见的情形是,名系列游戏的续作只是被序列化,新作品仅见一点小改变调整,重新包装后便以不合理的高价位进行销售。 《魔兽世界:浩劫与重生》(World of Warcraft: Cataclysm) 也许大幅拓展了网络奇幻游戏的空间,而《最后一战:瑞曲之战》(Halo: Reach) 吸引无数新玩家加入行列。 然而有谁能说,《吉他英雄:摇滚战士》(Guitar Hero: Warriors of Rock) 不是完全一样的弹吉他演奏、《滑板高手:Shred》(Tony Hawk: Shred) 游戏方式并非老调重弹,而《死亡复苏 2》(Dead Rising 2 ) 不是只有新的血腥视觉效果? 当然市场也不乏令人惊喜的续作游戏,如《鬼屋》(Splatterhouse)、《007:黄金眼》(James Bond: GoldenEye) 等等。 公正地说,许多游戏续作采取熟悉的背景架构,并将游戏导向新的方向,或者加上现代的新要素。但续作一词本身便背负原罪,因为每个玩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并不好玩的续作作品。 |
本资讯及文章仅代表发表厂商或作者观点,不代表叶子猪本身观点!